政府zj的发行主体是政府,它是指政府财政部门或其他代理机构为筹集资金,以政府名义发行的zj,主要包括国库券和公债两大类。
政府机构zj通常以中长期zj为主,流动性不如国库券,但它的收益率比较高。政府机构zj虽然不是政府的直接债务,但通常也受到政府担保,因此zj信誉比较高,风险比较低。政府机构zj通常要交纳中央所得税,不用缴纳地方政府所得税,税后收益率比较高。
其实就大范畴而言,国债属于政府zj的一种。
按照概念理解,【政府zj】其实是包括两部分内容的:1.中央政府zj;2.地方政府zj
我们常说的【国债】,其实全称是【国家公债】,即是【中央政府zj】。
而我们常说的【政府zj】其实一般是指【地方政府zj】,。
他们的发行主体就不同:
1.国债:由中央政府直接发行,超低风险,又称为“无风险zj”或“金边zj”
2.地方政府zj:中央政府允许的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发行的政府zj,由国家承担信用保证,其实也相当于国债(在我国以前解放后地方政府是可以自行发债的,但到了1993年,这一行为被国务院制止了,因为风险问题)
就是地方政府zj,又称地方债、市政zj,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债务管理方式,它具有双重创新特性:既是财政管理与债务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是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创新。
又称“市政zj”指由地方政府发行的zj,其目的是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运用于修造公路、开办学校、医院等公共事业。地方zj最明显的好处就是税收方面的优惠,这是最主要特征,也是最能吸引投资者的地方。地方zj一般在券面上载明固定的利息率,所以收入稳定,且一般而言地方zj信用都比较高。同政府公债一样,地方zj的期限也分为长期、中期、短期3种,以便于投资者进行zj到期结构的搭配,确保完全和较高的收益水平。地方zj按照发行的部门及收益水平分为:普通责任zj、收益zj、工业收益zj及有限责任公债等。
地方政府zj简称“地方zj”,也可以称为“地方公债”或“地方债”,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资金需求状况,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由国家发行,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zj,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按举借债务方式不同,国债可分为国家zj和国家借款。按偿还期限不同,国债可分类定期国债和不定期国债。
地方债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zj,是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它是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
国债和地方债是和政府收入来源之一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
1、税收收入,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取得的收入。税收收入是政府收入最主要的形式,是政府活动的主要财力支柱。目前,税收收入占各国政府收入的比重一般都在90%左右。
2、债务收入,是国家以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
3、国有企业的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是指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采取上缴利润、租金、股息红利和资产占用费等形式取得的政府收入。
4、国有财产收入,国有财产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和变价款等收入,可分为国有动产收益和国有不动产收益两类。
5、行政司法收入,行政司法收入是指政府或公共机关由于向居民提供某种服务或为了限制人们的某些行为,根据一定的标准收取的规费收入或罚没收入。
6、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是指除了上述各类收入形式以外的其他各种收入形式,如事业收入、外事服务收入、捐赠收入等。
1、发行主体不同。地方政府zj的发行主体是当地有财政收入的政府,而国债的发行主体则是中央政府。2、筹措资金适用范围不一样。地方债既然是由地方政府发行的,那么它所筹集到的资金一般也用于当地的公共事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债筹集的资金使用范围就比较宽了,比如说筹集军费,或者是平衡财政收支,建设国家的公共事业等。3、发行的规模不同。地方债由于是某个地区的政府发行的,筹集的资金也一般只用于当地的公共事业或者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它的规模相对于国债来说就比较小了,一般在几亿到几十亿之间。而国债的规模就比较大了,一批就发行几百亿元,一年发行多批。